摘要:道士得道成仙时,喜欢在世间留下衣履、竹杖等物,它们有何寓意? “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这正是修道成仙中解化仙的一种类型。修道者在死后尸解成仙,并在棺木中遗留某一物件来替代自己的凡胎肉身。这些尸体的幻化物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有衣、履、杖、帛等,其中尤以竹杖和衣履最为常见。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古代那些尸解托形的事迹,并
道士得道成仙时,喜欢在世间留下衣履、竹杖等物,它们有何寓意?
“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这正是修道成仙中解化仙的一种类型。修道者在死后尸解成仙,并在棺木中遗留某一物件来替代自己的凡胎肉身。这些尸体的幻化物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有衣、履、杖、帛等,其中尤以竹杖和衣履最为常见。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古代那些尸解托形的事迹,并分析一下为什么古人成仙而去时,总是喜欢在世间遗留衣履和竹杖?它们有什么寓意?
竹杖
《洞仙传》中韩越便是以竹杖作为自己的替身尸解升仙的。
韩越者,南陵冠军人也。心慕神仙,形类狂愚。随师长斋,诵咏口不辍响。常著屐,行无远近,入山或百日、五十日辄还。家人问越尝实对。后乡人枯木作弓,于大阳山绝崖石室中,见越与六七仙人读经。越后山中还,于峦村暴亡。家迎觉棺轻,疑非真尸,发看,唯竹杖耳。宋大明中,越乡人为台将北使,于青州南门遇越,容貌更少,共语移时,访亲表存亡,悲欣凝然。越云:吾妇患嗽未差,今因与卿散一,令温酒顿服之。台将还都番下,具传越言,而越妇服散,嗽即愈。
韩越有心修仙,常常跟随仙人于大阳山石室中诵经。道成之后暴亡,以竹杖遗世尸解为仙。可以说,此文中的竹杖是韩越的化身,亦是他成仙的标志。这样的故事在《洞仙传》中还有《王嘉》一则。王嘉带弟子御气守一,一心修道,不愿入仕途。在得罪姚苌之后王嘉连同两位弟子一起被诛,然而在他们被杀的当天,就有人在千馀里之外的地方见到了三人。姚苌得知此事后掘棺,才发现三人棺木中都不见了尸体,却各有竹杖一节。这也是竹杖作为尸解象征的例子。
在修道成仙故事中,竹杖不仅仅是修道者尸解升仙的标志,也可以是仙人的道法工具。比如在《神仙传·介象》中,竹杖就是一种飞升工具。介象书写一道符,放在竹杖中,让人闭目骑杖,须臾间便可由吴入蜀。《神仙传·壶公》一则中,壶公授予费长房青竹杖,使其载费归家,也是它作为交通工具的用法。此外,这节青竹杖也是壶公度化费长房的工具,他让费长房称病卧床,并将此杖置于卧室,家人见此竹杖皆以为长房已死,实则他是跟随壶公去修仙了然而长房终未能通过壶公的考验,壶公谴他骑竹杖回家。此竹杖在长房到家后化为青龙离去。
青竹杖与青龙,颜色相同、姿态相近,确实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可见,在道教徒眼中,“竹”是具有灵气、带神秘力量的植物,并且能够幻化为龙,载人飞升。
二、履
与竹杖一样,“履”也是当时道教文学中求仙者升仙的标志。李少君就是将履鞋遗留于世间升仙的。《神仙传》中记载:
明日,少君临病困,武帝自往视,并使左右人受其方书,未竟,而少君绝。武帝流涕曰:“少君不死也,故作此而去。”既敛之,忽失其所在,中表衣带不解,如蝉蜕也,于是为殡其衣物。百余日,行人有见少君在河东蒲坂市者,乘青骡。帝闻之,使发其棺,棺中无所复有,钉亦不脱,唯余履在耳。
“遗履仙登”之人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还有东陵圣母、刘讽等。
广告美女秀场 真人直播 >>进入直播间与主播亲密互动×东陵圣母修道求仙,其夫杜氏并不信道,将圣母以“奸妖”之名告到官府。圣母被捕后从监狱的窗户飞走,留下了一双鞋。《洞仙传》中刘讽也是“托形杖履而去。”
三、选择衣履、竹杖作为尸解象征的原因
1、竹子在中国有丰富的寓意
“竹”之所以在修道成仙故事中之所以如此常见,与它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精神息息相关。竹是多年生常绿植物,耐寒长青,与松、梅合称“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将竹与梅、兰、菊并誉为四君子,并赋予“竹”坚忍不拔、清雅脱俗、正直不阿、高风亮节等品格形象,视其为“气节”的象征。可见,“竹”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极高的。修仙者以竹杖作为自己尸解化仙的替身:
一则是向世人喻示自己已如竹郁郁葱葱、长青不衰一般可长生久视、永葆青春;
二来以竹自喻,默示自己为潇洒俊逸、超尘脱俗的君子;
三是因为竹生性淡泊,似山中隐士,有仙风道骨之度。
总之,“竹”作为尸解托形的象征,既表明了修道者登仙隐去的完美结局,又满足了古人注重气节的文化心理。
2、履:暗示与表志
“履”又为何能够成为尸解者的代替物,或许可以从其字形变化来分析。“履”字在战国之后取代“屦”成为鞋子的通称,它在金文中的写法整体看来就是一个人穿鞋的样子。字体最上面的部分看似人的头部代表着“人”,而在小篆中,这部分逐渐演变为“尸”。“尸”在古时表示的是活人。成语“尸位素餐”中的“位”是说古代祭祀时,让一个人坐在先祖的位子上代表亡灵接受祭拜。尸解者于棺中遗履,是以履鞋来代表自己与凡尘俗世告别也是向世人暗示自己并未死亡,只是化仙而去。
而且,“履”在中国人心目中是轻贱之物,古人认为成仙的最大羁绊是世俗之情,若将人世之富贵功名、儿女之情弃之如敝履,则可成仙。《红楼梦》中贾宝玉看破红尘、悲而出家之时便是光头赤脚地跟随癞头跣足的一僧一道遁入空门的。跛脚道人不着鞋履光脚行走人间贾宝玉便随之遗弃鞋履,这是他了断尘缘、免去世俗之情的第一步。修仙之人尸解化仙后将自己的履鞋留在世间,也是此意。
结语
修道成仙故事中这些具体可感的实物均是求仙者尸解托形的象征,可代表此人身份,是其升仙的标志。他们借衣履竹杖等事物暗示世人自己已于人世间解脱、遗世而登仙,并留下这些蛛丝马迹以证明尸解之事属实。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尸解术是早期道教信奉的成仙术,多遭世人非议,王充《论衡·道虚篇》即称之为“虚妄”之术。一些道士也在逐渐修改看法,至隋唐,道士已视之为成仙之下品,金元全真道更在基本否定肉体成仙的基础上,加以彻底摈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