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涛禅师 荷花紫薇图 石涛禅师曾说:“作书作画,无论先辈后学,当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意懒则浅薄无神。”石涛禅师所说的“气胜”,指的是画家临池的状态,解衣磅礴,意存笔先,目空一切,精、气、神自然奕奕于画面。他的《荷花图》等传世佳作,无不如此,能让观者精神为之一振。 石涛禅师画荷,与明代的陈淳、徐渭不同。陈、徐好画折枝,一花一叶,简约苍厚,自有其佳处。而石涛多画荷塘野
石涛禅师 荷花紫薇图
石涛禅师曾说:“作书作画,无论先辈后学,当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意懒则浅薄无神。”石涛禅师所说的“气胜”,指的是画家临池的状态,解衣磅礴,意存笔先,目空一切,精、气、神自然奕奕于画面。他的《荷花图》等传世佳作,无不如此,能让观者精神为之一振。
石涛禅师画荷,与明代的陈淳、徐渭不同。陈、徐好画折枝,一花一叶,简约苍厚,自有其佳处。而石涛多画荷塘野景,花繁叶茂,坪草错杂,水光拍天。和陈、徐相比,多了一份自然的野趣。在画法上,他也比二位前辈灵活善变,信笔所至,情出意外。画法与造境相映成趣。对此,他很自负,曾有诗曰:“墨团团里黑团团,墨黑丛中花叶宽。试看笔从烟里过,波澜转处不须完。”
石涛禅师 墨荷 壬午(1702年)作
题识:
墨团团里黑团团,墨黑丛中花叶宽。
试看笔从烟里过,波澜转处不须完。
此图为康熙四十一年,石涛禅师六十一岁时所作。这时,他已定居扬州,经过南北漫游,“搜尽奇峰打草稿”,又在北京广交朋友,遍读名画,画艺已臻大成。此图以皮纸泼墨,淋漓沉酣,信笔所至而天机逸出。用水渍墨,勾筋撇草,聚散离合都恰到好处,而留白则尤见匠心。其才思之敏捷,笔墨之熟练,已到了得心应手,尽任自然的境地。
石涛禅师 澄湖露华图 立轴
广告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石涛禅师 荷花
石涛禅师天才横溢,山水、人物、花鸟、蔬果,无一不能亦无一不精。且能不拘成法,度越千古,得山川之蒙养,写一己之性灵,故胸中磊落,笔底浩荡。论创造能力,三百馀年来实罕有匹者。
此轴写荷塘野趣,莲叶翩翻,菡萏初绽,粉白黛绿,与朦胧水气相浸润,遂觉鬱鬱勃勃,生气满幅。而笔纵恣肆,破墨淋漓,且色中融墨,墨中含色,丰富淹润,浑莽微妙,读之令人陶然欲醉,所谓“丹青胜於化工”,甚有以也。此轴幅式不大而精气神奕奕於画面,是小幅而有大格局者,为石涛禅师画荷中极精之作。
石涛禅师 花卉册之荷花
题识:
新花新叶添新涨,偏称晚风花气长。
花插胆瓶烧烛赏,叶馀水面覆鸳鸯。
苦瓜老人济。钤印:原济、石涛
石涛禅师 山水花卉图册之荷花
石涛禅师 荷花
石涛禅师 荷花
石涛禅师 荷花
石涛禅师 墨荷图 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欣欣向荣的荷塘景色。构图疏密交错,通过荷叶、茨菰、莲蓬、蒲草间的相互掩映构筑出变化丰富的空间层次。用墨淋漓尽致,浓淡、枯润相生。
石涛禅师 荷花
石涛禅师的这幅《荷花图》轴,画的是荷塘一角:花叶都被狂风吹挤在一起,浮萍亦围聚拢来,在一片混沌甚至有些混乱的格局中,荷叶之下,荷梗之后,却有水光浮现,空气流动;花朵是粉色的,花瓣已开始凋零脱落;老叶残花之旁,有新叶矗起,野草丛生。深浅红白之中,点线纠织之间,秩序渐次分明。于是拥挤之中有了疏朗,浓黑之中有了淡荡,混沌之中有了灵气,生命交替之中有了蓬勃的生机。与右下适成对比的是,在浮萍之上,空着所有,于是水接遥天,益显荷塘的无尽。“试看笔从烟里过,波澜转处不须完”。石涛禅师为读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无穷空间。
石涛禅师 浦上生绿烟
这幅画描绘的是清风拂过的河塘,水波涟漪,阔大的荷叶与荷花也随风轻轻摇动。荷塘的水面画家没有完全用空白的虚境表现,而是用湿笔淡墨富于动感的笔势略加点染,表现水波荡漾。此画上有画家自题:“浦上生绿烟,波底荡红云。勿摇双桂楫,犹恐湿湘裙。相约采莲来,艇子打两桨。惊起白鹭鸶,飞入横塘港。……”描绘荷叶田田、荷花盛开的荷塘风景。
石涛禅师 莲社图局部
《莲社图》画的是晋代高僧慧远大师等在庐山白莲池畔结社修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