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来听一段来自岭南的神秘之音: 咚!咚!咚! 崇山峻岭间 两岸的人们随着节奏狂歌劲舞 这雄厚的声音从哪儿来? 三个看点带你了解翔鹭纹铜鼓的前世今生 你以为它只是一面鼓(gǔ),其实曾经是一口锅(guō) “铜鼓,铸铜为之,虚其一面,覆而击其上”。——唐代杜佑《通典》 铜鼓以铜铸造 有面无底壁薄中空 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古代乐器
先来听一段来自岭南的神秘之音:
咚!咚!咚!
崇山峻岭间
两岸的人们随着节奏狂歌劲舞
这雄厚的声音从哪儿来?
三个看点带你了解翔鹭纹铜鼓的前世今生
你以为它只是一面鼓(gǔ),其实曾经是一口锅(guō)
“铜鼓,铸铜为之,虚其一面,覆而击其上”。——唐代杜佑《通典》
铜鼓以铜铸造
有面无底壁薄中空
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古代乐器
然而它曾经第一个身份居然是——锅!
铜鼓最早从煮饭的铜釜演变而来
当时的人们吃饱喝足了
就把它翻过来敲打
发现声音还蛮好听
在万籁俱寂的远古
鼓声轻轻敲响了人们沉寂的心灵
后来煮饭有了专门的锅具
用来敲打的锅就演变成了铜鼓
从西南先民的炊具中获得新生
自此铜鼓走上了成为重器的不凡之路
墓主人是个音乐迷,有自己的“专属乐队”
到了西汉时期
铜鼓成了权力的象征
“北鼎南鼓”
不过与鼎用数量区分地位高低不同
铜鼓以大小表示权力强弱
“俚僚铸铜为鼓,鼓唯高大为贵。”——晋代《广州记》
拥有的鼓越多、越大
其地位也就越高
“得鼓二三,便可僭号称王”
这面翔鹭纹铜鼓面径有近60厘米
重达30.75千克
可见铜鼓的主人地位一定极不平凡
虽然根据目前出土的文物
还不能确认墓主人的身份
但他的喜好这面铜鼓全说明白了——
不折不扣的音乐迷!
随着这面铜鼓一起出土的文物中
乐器占了很大一部分
羊角钮铜钟、竹笛、铜锣……
简直可以凑成一支完整的乐队
人面纹羊角钮铜钟,罗泊湾汉墓出土,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八孔竹笛,罗泊湾汉墓出土,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笛声悠扬钟鼓和鸣
看来组乐队这件事儿
古代的岭南早就有了!
难怪广西人如此热爱载歌载舞
壮族同胞从古至今的喜好一脉相承
除了“又大又重”之外
翔鹭纹铜鼓也是目前所有存世的铜鼓中
最为精美的一面
和大多数的文物不同
它出土于泥水之中
可正得益于此保存得十分完好
精美的纹饰就像刚铸造出来一样
壮族自称“鸟的后裔”向往芒星太阳
铜鼓上刻画了形态各异的鹭鸟
正是他们一生不羁爱自由的写照
此外鼓身还饰有羽人划船纹和羽人舞蹈纹
线条简单却充满生命力
壮族斗鼓怎么斗?
敲鼓还有新花样
在鼎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今天
铜鼓的铸造和使用却从未间断
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
每当春节、三月三等重要节日
广西东兰的壮族群众会扛上家里的铜鼓
去参加一项尤为重要的铜鼓活动——斗鼓
对阵双方的铜鼓一字排开、鼓足相对
展开一场声音的较量
赛况激烈时要持续斗上几天几夜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居住的白裤瑶族
以铜鼓为民族象征
他们有独特的敲打方式
需要两人前后配合
使音色丰富气势恢宏
如今在岭南很多地方
还回荡着铜鼓的浑厚声响
它如同一本无字的民族历史百科全书
见证着八桂大地上古老而灿烂的文明
铜鼓锵锵声震千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