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夹缬”,1982年版《辞源》释:“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用二木板雕刻同样的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花纹,其印花所成
“夹缬”,1982年版《辞源》释:“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用二木板雕刻同样的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织物叫夹缬。”
古人称染色为缬,夹缬是传统纺织染色法之一。作为最古老的一种印染艺术,夹缬始于秦汉时期,彩色夹缬在唐宋很流行。至元、明,夹缬向单蓝色转化,浙南地区以蓝草汁为染料,在丝或棉织品上染制出图案花样的,被称为“蓝夹缬”。蓝夹缬在民间非常流行,家家户户婚嫁时都少不了它蓝夹缬。蓝白色夹花被,是当时民间嫁娶必备的洞房被面(俗称“夹被”“双纱被”“大花被”等),红火的时候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染坊。
蓝夹缬为我国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是我国雕版印染、印刷的源头。蓝夹缬技艺曾普遍流传于浙江南部的温州市,至今仍在其下辖的苍南县以及瑞安和乐清两个县级市均得到较好地保护和传承。
蓝夹缬是以靛青为染料,用两片纹样对称的木板夹住丝或棉料染制出各种图案的织品,中国民间大多用蓝夹缬制作被套,是婚嫁的必备之物。蓝夹缬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是中国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几百年的手工艺传承,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
蓝夹缬工艺复杂,包括靛青打制、花版雕刻、夹缬印染三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是一门手艺。蓝夹缬花版雕刻技艺是蓝夹缬工艺中的重要一环,早于唐代传入温州地区,堪称中国印染工艺的“活化石”。印染中将两块刻有纹样图案且能互相吻合的型版,夹住织物进行染色。其型版的纹样题材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戏文纹样,第二类是花鸟走兽的吉祥纹样。故此,蓝夹缬也被视为中国传统染织品中以戏曲人物为主要纹样的唯一孤列。
穿越时间,发现好物
像蓝夹缬这类具有历史记忆、时间痕迹的“时间好物”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它们都一直被默默地传承着,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