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真正的好东西,其实就在你身边。


“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和造型设计师伊藤正子写了本书《好物 100》,记录了 100 样可以陪伴他们终身的好东西。
清单编辑部推出同名专栏,连载 100 个物品和我们的故事。
它们或许并不昂贵,也不稀有,但无一例外,都曾照亮过我们的生活。

▲点击可查看大图读杂志、看新闻、学英语、记选题、写思路,看着这一页计划我甚至觉得,有了 iPad 我不仅可以体验“无纸化办公”,还极有可能从此走上“篇篇 10W+”的人生巅峰。看一眼信用卡账单才 4000 多块,值,真值!一周之后——我将 iPad 从我的桌面移除,并翻出了被自己扔掉的 18 块钱的笔记本和 5 块钱的圆珠笔,过上了和之前一样的日子,再没有用 iPad 写一个字。纸和笔,看来我还是离不开你们啊!/ / /我是一名“半路出家”的编辑,大学毕业两年后,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以及想做什么。从原单位离职来到北京,重启职业生涯的我刚开始工作得非常痛苦,一度因为写不出质量及格的文章差点被辞退。后来,靠着一点点地学习、了解,我才终于入了写作的门。在摸索的过程中,我做的最有用的一件事,是永远在工作台上放一支笔和一个本子,动手之前先动脑,动脑之后再记录,等思路逐渐清晰,才在键盘上敲下第一个字符。这个厘清思路的方法,来自《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这本书:“在我还是个新手的时候,我曾经看到一位同事,在写作之前,拿出 8 张空白的打印纸摆在桌上。然后他把自己预先设计的故事元素一个一个列出来,给每个元素分配不同的空间,并排列在不同的位置上。这种形象化的方法,能帮他确定采访和写作的大致方向。”我一直用这样的方法工作,每次写稿前,先将自己查到的资料、想到的思路,用没有任何逻辑的涂鸦列到本子上,然后在看似混乱的思路里,找到自己的思维线条,再组织出自己觉得最舒适的方向,并形成一篇初稿。


喜欢这个栏目,就点下 ▼ 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