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底小米好?还是大米好?“米油”可代参汤大补元气
小米好?还是大米好?
其实中医里,小米有个灰常有深意的艺名,叫粟(sù)米,大米也有个艺名叫粳米。中医到底如何给它们定位的呢?
粳米(大米):性味甘;平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除烦渴;止泻痢。主治脾胃气虚;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心烦口渴;泻下痢疾。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大米:归脾,胃,肺经。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再加上肺主一身之气,大米归肺经。大米可以帮你补气健脾的。所以大米的主治里写:食少纳呆,倦怠乏力。
这两个症状都是脾胃气虚后的表现
当脾胃运化食物能量不足时,之前吃下去的东西没消化掉,哪里还有多余的空间装新的食物呢?脾主四肢,一个人脾虚,当然就容易四肢倦怠乏力。
中医常说小儿脾常虚,很多孩子脾虚后第一个症状就是厌食,没胃口,不想吃饭(根本原因还是脾胃虚弱,运化能力不足)
大米除了补气健脾,还能除烦渴,止泻。
把大米煮成粥,煮成米油米汤,妥妥是生津液,止渴的好东西,又因为它可以补气健脾,脾主运化水液,脾气足了,可以更好地代谢水液,利小便就是实大便,当然是有利于止泻的。
粟米(小米):味甘,咸,性凉
归经:脾,胃,肾
功能主治: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满食少;消渴;泻痢;烫火伤(转自《中华本草》)
小米和大米一样,味甘走脾胃经,甘味(差不多就是甜味的意思)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所以小米也是可以和中(就是调和脾胃的)。
此处用的是“和中”,调和脾胃,不像大米的描述是补气健脾。主治里小米可以治反胃呕吐,腹满食少。
胃气该降反逆当然会呕吐
脾气该升不升当然会腹满
反胃呕吐,腹满食少这二者其实都是脾胃不和的表现。小米除了调停脾胃不和,相对大米它还味咸入肾,性凉,能清脾胃虚热,能治消渴的功效。
先说脾胃虚热,很多小儿,尤其是偏阴虚体质的孩子(舌头颜色偏红,舌头形状偏小,尖尖红红的)这些孩子往往容易脾胃虚热,会表现出嘴唇容易干裂起皮,喜欢舔嘴唇(甚至唇炎),容易便秘拉羊屎蛋,半夜磨牙,有口气......
这些其实都是脾胃有虚热的症状(切记,脾胃虚弱和脾胃虚热也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这类孩子白米粥里再放点小米,等于补气健脾+清脾胃虚热一起。
那为什么古人还说小米还可以治消渴呢?
古代消渴的症状就相当于现在吃得多、饮得多、尿得多,人消瘦,“三多一少”的糖尿病。
这类人往往都是肝肾阴虚体质(阴虚生内热),小米正好可以调和脾胃,益肾,除热。其实不管是小米粥,还是白米粥,中医都认为可以淡渗下行,利小便。
能利小便到什么地步呢?治病的地步。
在明代医家韩憨的《韩氏医通》里面记载到一个人病淋,类似尿频,尿急,排尿障碍涩痛淋漓不尽,但这个人不想吃药。韩憨怎么治的呢?就让这个患者专门吃小米粥,不吃别的东西,十多天后,病症大为减轻,一个多月后此人痊愈。
所以万万不要小看小米通利小便的能力最后强调一下,为什么小米和大米都可以止泻?
1,小米大米调和脾胃,补气健脾,通过提高脾代谢水液来止泻。
2,利小便实大便也可以止泻。
大米甘平,偏补气健脾,生津止烦渴,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的小儿。小米偏凉,偏调和脾胃,尤其适合脾胃有虚热的小儿。而且它们都可以止泻。
尤其在小米的选择并非越新越好,因为老祖宗告诉我们:陈者治病更良。
陶弘景:"陈粟米:作粉尤解烦闷。"
孟诜:"陈粟米:止痢。"
《日用本草》:"和中益气,止痢,治消渴,利小便,陈者更良。"
“米油”
“米油”俗称粥油,它一般是指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米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它,对它不以为然,还有的认为米油是脏东西,把它倒掉了。其实,它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有很多中医养生功效。
通常所说的粥油是由小米或大米熬粥后所得的。中医认为,小米和大米味甘性平,都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二者用来熬粥后,很大一部分营养进入汤中,其中尤以粥油中最为丰富,是米汤的精华,滋补力之强,丝毫不亚于人参、熟地等名贵的药材。
清代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于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
清代医学家王孟英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则认为“米油可代参汤”,因为它和人参一样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中医有“年过半百而阴气自半”的说法,意思是说老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肾精不足的问题,如果常喝粥油,可以起到补益肾精、益寿延年的效果;产妇、患有慢性胃肠炎的人经常会感到元气不足,喝粥油能补益元气、增长体力,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喝粥油的时候最好空腹,再加入少量食盐,可起到引“药”入肾经的作用,以增强粥油补肾益精的功效。
据《紫林单方》记载,这种吃法还对患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婴幼儿在开始添加辅食时,粥油也是不错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获得优质的粥油,煮粥所用的锅必须刷干净,不能有油污。煮的时候最好用小火慢熬,而且不能添加任何佐料。
研究表明,新鲜大米的米油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适合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服用。因此,熬粥所用的米必须是优质新米,否则,粥油的滋补作用会大打折扣。
米油普遍分大米油、小米油,二米油(大米与小米混合)。
米油制作步骤:
1. 备小半碗小米(或大米)。洗干净待用。锅里放适量的水,喜欢喝稀一点的,可以多放一些,喜欢浓一点的可以少放一些。
2. 锅里水烧开后,才把小米倒进锅里面,大火烧开转小火。米下锅烧开后,转小火慢熬。熬半个小时以后的样子,这个时候如果喜欢稀一点的就可以喝了。
3. 如果喜欢和稠点的,或者是给宝宝吃的,继续熬了20分钟。米和水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4. 关火打到碗里,然后不要动粥。放凉一点的时候,米油就飘起来了。这个特别有营养。
熬小米粥的其实还是有诀窍的:
1. 在小米的选择上也是很重要的,有好米才能熬出好喝的粥。要选择新鲜的小米。
2. 熬的时间要够,最少半个小时。看米和水的情况,粘稠的时候再关火。
3. 水开了再放小米,这点很重要。
4. 水一次放够,不要中途加水。
5. 小米下锅的时候要搅拌一下,避免小米粘锅。
6. 打到碗里的小米粥自然放凉,才会起米油。
温馨提示:最好不要使用高压锅制作小米粥,因为小米的颗粒比较碎,容易堵塞住高压锅的阀门,而引发一些安全隐患。而且用高压锅煮的小米粥,口感会差一些,也可能造成营养的流失。
特别说明:
很多妈妈煮小米粥的时候煮不出粘稠的感觉,那是因为太心急了,熬的火候还不够。没有米油,有可能是米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没有自然放凉,所以要选好米,煮好以后打到碗里自然放凉,不要搅拌吹凉。可以尝试一下这样熬小米粥。
如果不想特意去熬,每天早上用电饭煲熬点大米粥,上面自然形成的薄薄一层,就是米油,可以给宝宝吃,养脾胃。
文章综合自:素问轩、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