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投稿来源:时代财经 “理想是玩不过资本的,现在的知乎已经不再是一个知识分享社群,它跟今日头条那种内容

投稿来源:时代财经
“理想是玩不过资本的,现在的已经不再是一个知识分享社群,它跟今日那种内容聚合平台也没本质差别。”
“我都已经不知道现在的定位到底是什么了。”
在曾经还是重度用户的讨论声中,内容越来越“水”的似乎是他们无法停留在平台的最大痛点。近几年,知乎在一轮轮融资中向着商业化转型,并在“商业化”和“高质量内容”的夹缝中求存。
从“MCN”到“好物推荐”,的商业化之路
近日,内测“好物推荐”,这是基于和京东的合作在商业化上的又一次尝试。据了解,和京东已经实现了打通并捆绑,被邀请的用户可以直接为京东商品导流。
官方介绍,目前,好物推荐仅对邀请用户开放,问题回答者可以在回答的文章中插入商品卡片,如果用户购买该商品,问题回答者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但参与“好物推荐”回答作者不能匿名发布,每篇文章的内容不得少于200字,每篇最多插入10个商品卡片,以及每天最多发布一个包含商品卡片的内容。
尽管如此,本质上还是在做流量生意,并依托优质内容回答者为电商平台导流。好物推荐不是第一次的商业化尝试,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一个月前,在此方面也有所动作,8月,官方账号MCN小管家发文称,将正式启动MCN机构招募,同时,成为认证MCN合作机构可以获得优质创作者孵化扶持、商业机会优先合作、运营绿色通道等多项激励权益等。
希望以此模式,吸引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加入,来反哺,从而拿到更多的用户流量。然而一个给做MCN的机构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的MCN生态做的并不好,因为其给客户报价和对MCN机构的报价相差太大,MCN更愿直接和客户对接。
换句话说,想要商业化赚钱,却不想让头部大V的内容过于商业化,以免影响内容质量。于是,在留住高质量内容作者和商业化之间取舍,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位重度用户是这样对时代财经表示的:“我认为在中国商业的语境里,内容社区都逃脱不了一个规律:平台内容层次的格调能探多低,能容纳多大体量的人共存(稳定日活),它商业化的上限就有多高。内容社区的格局,除非把‘内容’的定位从它现有的业务盘中弱化,把‘商业’这一层扶正为主体,那么它才有可能突破原有的上限,这样大众化的才是资本喜欢的体量。但那个时候,肯定也不是了。”
资本裹挟,不得不走的大众化之路
事实上,对于早期的来说,“如何商业化”以及“商业化到达何种程度”都很忌讳。早在2015年,也就是开始试水商业化的前夜,官方就封停了与“二十四帧”有关的多个账号。表示,“致力于提供一个认真、专业、友善的问答社区,所有以盈利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并扰乱社区秩序的信息或相关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
但是随着资本的介入,不得不考虑投资人对回报率的要求。
今年8月12日,完成了史上金额最大的F轮融资,总额4.34 亿美元。由快手领投、百度跟投,腾讯和今日资本等原有投资方继续跟投。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此表示,“这才是开始变形的真正转折点,一直以来它以小众化和知识深度来标榜自己,现在它()正在和大众化和解”
目前,的营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盐选会员与商业广告。其中,90%以上的营收都来自广告,剩下约10%的收入来源知识付费服务(会员)。根据公布的数据,其2018年上半年商业广告营收额同比增长340%,旗下知识服务产品“大学”已提供超过15000个知识服务产品,付费人次达到600万。
周源曾这样形容过的商业化之路,“我们的商业化做得越好、越强,解决各种各样跟你相关的社会问题就会越多,你的价值就会变得越大,这里存在目的和手段的差异。”
然而由于的用户属性和社区生态,用户对广告普遍都有抵触情节,广告转化率相比较微博等平台要低。其次,内容创作者赚不到钱导致大批“大V”转移社交场。今年初出走的绝大部分“大V”,跟的矛盾就是商业化问题。小道消息创办人、丁香园前CTO冯大辉曾在文章中表示,“优秀的内容创作者确实会涌现出来,但是,这些内容创作者并不都会长期留在。出走的用户跟之间的主要矛盾是商业化问题,不喜欢用户发布广告类的内容。”
在商业化上脚步越来越急的知乎,不知是出于用户对广告的抵触情节,还是“大V“的出走生成的连锁反应,在日活数据方面一直上不去。
根据千帆指数公布的数据,截止到9月20日,App的日活用户为401.3万人,同比还下降了1.5%,同是综合社交论坛的小红书的日活用户则为3076.5万人,小红书与差了不止7倍的日活体量。
值得注意的是,App的日活比已经衰落的百度贴吧还低。百度贴吧位列第六,第十,小红书第四。